从AI换脸到AI绘画,近年来,与AI相关的话题热议度居高不下。
近日,AI又杀进了音乐圈,“AI孙燕姿”在B站悄然走红,它翻唱的《发如雪》《下雨天》播放量均已突破百万,从流行到民谣,可轻松驾驭各类曲风,且每天都有数十首“新作”面世。
在B站上搜索“AI孙燕姿”后,就冒出了数百个相关音乐视频。在某网络音乐软件上,以“AI孙燕姿翻唱”为主题的歌单里,也有68首歌曲。
这位“AI孙燕姿”,翻唱了周杰伦、赵雷、刘欢等的歌曲,作品覆盖从流行到民谣等多种风格,有的播放量甚至超过百万。
对此,网友们纷纷评论;“人工智能这么火,难道歌手要被AI替代了吗?”在这个问题上,有音乐制作人认为,歌手是无法被AI所替代的,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她个人的魅力以及吸引观众的素质、能力是无法复制的。
虽然不会被替代,但“AI孙燕姿”却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从谷歌Alphago战胜围棋“不败少年”李世石,从爆火的ChatGPT,再到“AI孙燕姿”,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整个国家,乃至各行各业都已席卷其中,而作为普通人,应为AI时代做好哪些准备?
AI技术正渗入生活方方面面
当我们谈论AI时代时,通常会想到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等未来科技的样子。但实际上,AI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
人工智能已在教育、医疗、交通、金融等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 “ai孙燕姿”是如何实现的呢?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梁正介绍:“基本上是用开源的生成式语音训练模型,集纳一些语音素材进行训练。”
简单来说就是,制作“ai孙燕姿”的歌曲,首先需要获取孙燕姿没有伴奏和混响的原始声音。这些素材可以通过去伴奏或者提取对话的方式,从她的视频中获得。然后将这些素材作为目标音色输入到模型中进行训练,得到一个可以生成孙燕姿音色的模型。接下来就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转换任意音色的歌声。最后再进行一些后期处理和调校,就可以得到听起来像孙燕姿唱的歌曲了。
同时,我们也看到,风口上的chatgpt打开了人工智能的新大门,也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比如这次 “ai孙燕姿”就有涉及侵权的风险;AI如果有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制约,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是中国引领全球的巨大机遇
李开复曾说,人工智能是中国引领全球的巨大机遇。
我们从经济来说,借助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自动化,将极大提高生产率,节省劳动成本;通过优化行业现有产品和服务,提升其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创造新市场、新就业等促进市场更加繁荣,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些,都将极大地提升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比如, 我们的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恰恰也为人工智能进行升级提供一种便利。
早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划中就强调: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被机器取代呢?
随着 ChatGPT、文心一言等生成式 AI 以 ” 颠覆式 ” 姿态出现以来,不少人担心如此强大的人工智能会让很多现有工作岗位变得没有存在价值、工作机会减少因而造成大规模失业。一时之间,关于生成式 AI 取代秘书、作家、画师、甚至企业 CEO 的声音不绝于耳。
事实上,,大可不必担心 AI 的深度发展会让工作机会减少。如何避免被机器取代,我觉得有几点很重要:
1)避免从事重复性、机械式的劳务工作。
因为这类工作可以被软件或程序轻松完成,也是AI取代的“头号目标”。
2)培养思辨力,需要有不断思考创新的能力。
孟晚舟说:“未来学习知识已经变得不再重要,纯粹以知识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已经没有办法去满足智能时代的需求。
而思辨和提问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在未来的世界中,没有人会去关注你懂得什么,而会有很多人去关注你会思考什么,你如何去挑战我们已经默认为真理的东西。”
3)重视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因为机器人,难以取代人类在情感沟通和理解方面的优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你建立更广泛的人脉和更深入的人际关系,使你在职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4)关注AI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储备。
学习和掌握最新的AI技术趋势和发展方向,可以让你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编程是人工智能基础
前面第4点提到,需要学习AI时代的新技能,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要引起重视,家长们如何在时代的风口抓住学习先机,助力升学的同时,也为未来做好准备。
有学者指出,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编程技能,是未来更好使用人工智能、应对人工智能时代诸多挑战的基础。任何时代的发展,人才都是“第一资源”。拥抱人工智能时代,首先要培养和教育能够使用编程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它将是在全球性的高新科技竞赛中实现弯道超车的“尖端武器”。
从事人工智能工作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呢?
首先,是数学基础:人工智能领域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例如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统计学等。
其次,是编程语言:人工智能中常用的编程语言包括Python、C++、Java等。
建议小学生先学习图形化编程语言培养编程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编程感兴趣后续才能走的长远。然后可以进阶学习Python、C++语言。其中,C++是NOI系列竞赛中唯一指定的语言,对于未来在CSP-J/S、NOIP、NOI等竞赛中获奖非常重要。另外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数据科学、自动化等一系列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与技能。
掌握AI时代新技能,学编程要趁早,思维的培养更要趁早,如果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家长可以给孩子规划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