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
“智能无人机”赛项线上全国选拔赛指南
一、比赛形式
线上全程监考+录制提交评比。
二、信息查询
参赛选手登陆 NOC 大赛官网(www.noc.net.cn),点击“竞赛规则”-“智能无人机”-“选拔赛”-“信息查询”,输入姓名及证件号后,即可查询腾讯“监考房间”和“任务变量”。
三、日程安排
四、环境测试
参赛选手在赛前自行测试网络环境、视频环境、语音环境。
五、赛前准备
1.根据规则要求自行准备竞赛器材、场地道具及编程设备。
2.参赛选手需提前下载腾讯会议 APP 并完成注册,用于线上监考。
3.参赛选手需提前下载百度网盘并完成注册,用于任务视频提交。
4.参赛选手需自行准备两部拍摄设备(建议全部使用手机),手机 1(固定机位)用于编程调试区和任务运行场地区监考;手机 2(移动机位)用于比赛设备任务运行全程跟拍。
拍摄示意图如下:
5.参赛选手须自行准备长度/重量测量工具,用于无人机轴距/重量测量。
六、比赛流程
(一)进入“监考房间”与修改信息
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前 10 分钟,使用手机 1(固定机位)登录腾讯会议并进入“监考房间”,将名称修改为“参赛选手姓名+组别”,最后将手机 1(固定机位)摆放至合适的固定位置并开启拍摄。
(二)获取任务变量
参赛选手须在比赛开始后 15 分钟内获取任务变量(详见第二项“信息查询”),超时无法获取。
(三)布置场地
参赛选手根据获取的任务变量要求,精准摆放障碍物道具和黏贴规定数量的二维码。
(四)设备检录
指导教师或家长持手机 2 拍摄参赛选手测量无人机轴距/重量的全程。
(五)编程调试
参赛选手依据任务变量进行现场编程、场地测试及程序调整。
(六)选手介绍
指导教师或家长持手机 2 进行拍摄,参赛选手须面对镜头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学校、赛项名称、参与组别)和出示相关证件,证件号码须与报名信息一致,时长不超过 30 秒。
(七)任务运行及录制
1.连续完成两次规定任务运行,每次均使用手机 2 全程跟拍,一镜到底、不得剪辑。
2.规定任务运行及录制过程中,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家长不得有任何遮挡行为,且参赛选手须在手机 1 的监考范围内。
(八)视频提交
1.提交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视为有效,超时视为弃赛。
2.提交内容:选手介绍视频、无人机轴距/重量测量视频、参赛选手自行判定得分高的一次任务运行视频。
3.拍摄要求
(1)手机 1(固定机位)在拍摄全程中不可移动,从布置场地开始一直拍摄到完成任务视频提交。
(2)手机 2(移动机位)在任务视频拍摄全程中可移动,高度调节至无人机纳入镜头即可。
(3)拍摄图像须清晰、稳定,确保裁判能够准确判定任务得分。
(4)请勿展示与比赛无关的场景,保证整个画面简洁明了。
4.技术要求:分辨率为 1080P,MP4、AVI、MOV 格式,单个视频大小不超过 600MB。
5.文件命名:存储规定视频的文件夹命名规范为“参赛选手姓名+组别”。
6.提交方式:
(1)将规定的提交内容文件上传至参赛选手自行注册的百度网盘;
(2)打开百度网盘 APP 扫描下方二维码,选择提交内容文件并点击发送。
7.提交次数:参赛选手限 1 次提交机会。
(九)退出房间
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规定文件后即可退出腾讯会议房间。
七、相关说明
1.比赛过程中,严格执行赛项规则,严格遵守参赛流程、评比形式及赛项日程,服从比赛秩序安排。
2.比赛过程中,陈述的内容、出示的证件真实有效,否则不予评奖。
3.比赛过程中,不找他人替赛,否则不予评奖。
4.比赛过程中,按要求录制任务运行视频,否则不予评奖。
5.比赛过程中,不私自离开比赛场地和监考范围,否则视为自愿放弃比赛资格。
6.比赛开始后,超过 15 分钟未进入指定监考房间及评比房间,视为自愿放弃比赛资格。
7.监考过程中,累积掉线、黑屏时间达到 15 分钟,视为自愿放弃比赛资格。
8.如有争议和投诉,参照《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决赛竞赛争议与投诉处理办法》执行,裁判长进行最终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