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看到今年的“两会”又有了教育相关的提案:
🙋♂️中小学阶段普及编程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建议:逐步将编程教育上升为中小学主要学科课程,并列入学业水平考试和中高考升学考试体系。
同时,做好现有中小学课程的衔接和调整,在满足“双减”政策要求下,注重数学、计算机等多种基本能力课程的配合,从而达到全面普及、科学发展的良好效果。
这些政策发布的背后,是国家对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的重视。
今天咱们就一起聊聊:孩子学编程的成长路径规划是怎样的?们应当如何规划孩子的学习路径呢?
初阶
从图形化编程入手 重视思维培养
如果一开始就接触高级的编程语言,孩子不容易理解,会感到枯燥无味。因为高级编程语言的代码编写需要非常高的准确度,对于小朋友来说很难不犯错,完成困难度高,因此也就很难培养兴趣。
所以在学习编程的初级阶段,可以通过图形化编程带领孩子入门。
图形化编程把枯燥的模型、数据、编程语言通过模块化的图像呈现出来,以代码的外形和颜色来区分功能,通过拖拽等方式,像玩拼图和积木一样来组装程序,把编写过程变得生动直观,没有门槛,简单易懂,非常适合7-12岁的小朋友入门学习。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7-13岁的孩子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认知结构由表象图式逐渐演化为运算图式,对于图像的理解已经趋于成熟,但仍需要具象化的图示内容支持,并逐步向逻辑性发展。
图形化编程刚好适应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情况。 图形化编程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终身幼儿园团队(Lifelong Kindergarten Group)开发,是STEAM(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艺术,Mathematics-数学)教育的一种综合教育方式。
图形化编程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综合知识,侧重思维训练,初学者不需先学习语法便能设计程序。
我们也为中国的孩子量身定制了图形化编程课程。
孩子们可以通过图形化编程创造交互性的动画、故事、游戏、音乐。它的操作非常直观形象,通过简单的拖拽就可以搭建程序,简单易上手,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
中阶
学习Python 重视兴趣提升
在学习和掌握图形化编程以后,就可以让孩子系统学习以Python为代表的高级编程语言了。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7-12岁的孩子从具体运算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过度,10岁左右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推演计算法认知结构比较适合开始接触Python的学习。
初学Python,让孩子真正实现敲字编程,成为很多孩子的代码编程第一课。
青少年学习Python,目标不是敲代码🔨,而是练习编程逻辑。是在原有编程基础上的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归纳、演绎、深化。
老师不会一上来就让孩子编一套程序,而是通过系统学习,让孩子逐步习得Python的逻辑和技巧。
通过结合代码编程 Python,深度学习编程理论,初识人工智能。
从调用程序 API 开始👉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学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实操如网络嗅探和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
高阶
备战信息学奥赛 助力升学未来
到了少儿编程的高阶版,就可以为孩子参与信息学奥赛等专业赛事做准备,进阶到更高级、更复杂、难度更高的C++语言的学习。
有了前两个阶段的思维基础和积极性,C++的学习会更加得心应手。 在这一阶段,孩子需要系统、扎实地学习所有C++的语法知识,同时参与各类信息学竞赛,以赛代练,用实战检验教学成果。
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简称NOI)是我国一项旨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计算机教育,推广计算机应用的学科性竞赛活动。 信息学奥赛担负着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任务,获奖选手可以享有名校录取资格,助力升学。
金牌获得者,高一高二可获得清北保送资格;银牌获得者可享有清北降分录取资格和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铜牌获奖者可享有名校降分录取的资格。
可以说,信息学奥赛对于想要进入更高学府学习的学生来说,是目前最能增加升学竞争力的竞赛之一。
总之,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少儿编程课学习相关内容,都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有益的成长和体验。
建议7-12岁的孩子都去尝试下少儿编程,7-19岁Scratch,10-11岁Python,但是要有计划系统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