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名单赛事: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详细介绍

白名单赛事: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详细介绍

一、赛事介绍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简称“科普创新大赛”),旨在动员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科普创作和实践,促进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也是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赛事之一,也就是白名单赛事之一。

二、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公益合作组织: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

赛区主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赛区承办单位:各赛区相关科普场馆、青少中心、科普事业中心等科普单位(根据赛区申报情况确定)

三、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一共分为2类,一类是中学生,一类是大学生。

中学生,参赛对象为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包括初中、中专、技校、高中等。

大学生,参赛对象为全国高校在校学生,包括高职、大专、本科、研究生等。

四、赛事项目

大赛设“创意作品”和“科普实验”两类项目。

1.创意作品项目:突出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置“智慧社区”主题,鼓励学生在智慧社区建设相关背景下发现身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设计系统模型,创作相关作品。

2.科普实验项目:突出任务驱动,将竞赛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设置“未来太空车”主题,引导学生面向未来,利用指定材料,自行设计并搭建装置,在指定区域完成预设的任务。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竞赛项目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竞赛项目

五、赛事晋级

1.赛程阶段

大赛整体赛程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初赛,参赛队伍按要求提交作品(方案、设计文件、视频等)或开展实验制作,由赛区组织比赛确定进入复赛的队伍。

复赛,由赛区组织专家对提交的作品进行评审或组织现场赛事,根据成绩确定入围和部分晋级决赛的队伍。

决赛,由中国科学技术馆组织,以实验制作、作品演示或现场答辩等形式开展比赛。

2.入围规则

每类项目各组别根据各赛区参赛作品总数占相应项目该组别全国参赛作品总数的比例,确定各赛区各项目各组别入围作品的数量。

各赛区各项目各组别按照复赛成绩排名,最多4项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

3.项目晋级

(1)创意作品项目

各赛区各组别晋级作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直接晋级,各组别入围排名第一的作品直接晋级全国总决赛;

二是评选晋级,各组别入围的其他作品,须按要求提交书面材料,由评审专家团队按照各组别决赛规则进行评选后产生。

各赛区各组别最多2项作品晋级全国总决赛。

(2)科普实验项目

各赛区晋级数量根据各赛区参赛作品总数占全国参赛作品总数的比例确定,各赛区最多2项作品晋级全国总决赛。

六、大赛奖项

1.初赛和复赛奖项设置

各赛区奖项设置由各赛区参照决赛奖项设置自行确定(奖项设置与复赛方案需一并提前报组委会备案)。

2.决赛奖项设置

(1)参赛作品

各赛区各项目各组别按照复赛成绩排名,最多4项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其中1-2项作品晋级全国总决赛,未晋级的作品获入围奖。入围奖作品不参加决赛评审。

所有晋级作品通过实验制作、作品演示或现场答辩等形式确定比赛成绩,各项目各组别按晋级作品总数的10%、20%、30%和40%设置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各项目各组别设专项奖若干,总数不超过该项目该组别晋级作品总数的10%。

以上获奖作品由大赛主办单位颁发证书。

(2)优秀指导教师奖

所有决赛获得一、二、三等奖队伍的指导老师均可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3)优秀组织奖

根据各赛区组织比赛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

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x